#19
Hi everyoen,
上週我一個大學同學突然傳訊息給我,我們已經好幾年沒見了。
他說最近工作終於比較不忙,我原本以為他只是閒聊,沒想到他下一句說:
“Hey, I wanted to tell you — I’ll be visiting Taiwan in July!”
看到這句我超開心,但英文老師職業病,同時我也忍不住想問大家:
他現在才說啊!為什麼要用過去式「wanted」?
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。
而答案,也剛好說明了英文的時態,不只是文法,更是一種語氣。
「I wanted to tell you…」不是文法錯,是禮貌更到位
英文裡,當我們想表達一個請求、想法、或是準備要開口說的事,用過去式,會讓語氣更婉轉、更有禮貌。
➡️ 你可以把這種說法想成中文裡的:
-
「我本來想跟你說…」
-
「我剛剛在想說…」
它不是真的時間在過去,而是讓你說話的時候,聽起來更溫和、體貼,也是一種鋪陳。
為什麼母語者會這樣講?來看一個小對話
A: I wanted to ask — are you free tomorrow?
B: Yeah! What’s up?
如果 A 說的是:
“I want to ask — are you free tomorrow?”
就會變成比較直接的開場白,沒有那麼「圓滑」。
那 “I was wondering...” 也是一樣嗎?
沒錯,這是進一步的應用:用過去進行式,讓語氣更「輕輕地、不打擾地」出現。
看看這個例子👇
A: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help me with something.
B: Sure! What do you need?
如果你改說:
“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…”
語氣會比較直接一點。不是不行,但如果你在請求別人幫忙,
用 “was wondering” 會讓對方更願意說 Yes。
更進一步用 “I was wondering...”
看看這個例子👇
A: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help me with something.
B: Sure! What do you need?
如果你改說:
“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…”
語氣會比較直接一點。不是不行,但如果你在請求別人幫忙,用 “was wondering” 會讓對方更願意說 Yes。
💡文法,不該只在課本裡學
其實像 “I wanted to…” 或 “I was wondering…” 這種句型,很多人背得出來,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、為什麼這樣用。
這就是我一直相信的:
文法學不好,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,是因為你學的時候沒有放進「情境」裡。
英文不是一套規則而已,它是活在對話裡的。
我們不是在考試,我們是要用英文跟人互動,讓對方舒服、讓自己表達得自然。
小任務:今天你可以試試這樣開口
- “Hey! I wanted to ask you something real quick.”
- “Hi! I was wondering if you're free this weekend.”
這樣一句話,語氣就拉近了,也讓你看起來像個真正會「用」英文的人。
Respons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