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19
Hi everyoen,
上週我一個大學同學突然傳訊息給我,我們已經好幾年沒見了。
他說最近工作終於比較不忙,我原本以為他只是閒聊,沒想到他下一句說:
“Hey, I wanted to tell you — I’ll be visiting Taiwan in July!”
看到這句我超開心,但英文老師職業病,同時我也忍不住想問大家:
他現在才說啊!為什麼要用過去式「wanted」?
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。
而答案,也剛好說明了英文的時態,不只是文法,更是一種語氣。
「I wanted to tell you…」不是文法錯,是禮貌更到位
英文裡,當我們想表達一個請求、想法、或是準備要開口說的事,用過去式,會讓語氣更婉轉、更有禮貌。
➡️ 你可以把這種說法想成中文裡的:
「我本來想跟你說…」
「我剛剛在想說…」
它不是真的時間在過去,而是讓你說話的時候,聽起來更溫...
#17 想要聽懂英文對話?先學會「聽到」
Hi everyone 👋
最近有位讀者在工作上遇到英文困難。
他說:
「開會的內容其實不難,可是整段講完大概三十秒,我聽完腦子就一片空白,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進到下一段了。」
像這樣的狀況,我真的聽過太多次。
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,那問題可能不是「英文太差」,也不是「記憶力不好」,而是你還沒習慣用對的方式去聽英文。
問題不在你「聽不懂」,而是你沒有「聽到」
很多人聽英文是靠「抓關鍵字」在拼湊意思。
比如說,開會時有人說:
"I think we should probably touch base with the client before finalizing the numbers."
很多人可能只聽到 client、finalizing、numbers,然後大概猜「是不是要處理客戶資料?」但整句話的主詞動詞、語氣和細節其實都沒進腦袋。
這是以前考英文聽力的習慣:聽到三...
#18 外師總說 Excellent,但我英文感覺沒進步?該怎麼辦?
很多人學英文的時候,都有過一樣的想法:
「我是不是該找個外師練口說?」「多開口講英文,是不是就能進步?」
這個念頭,其實很合理。
但很多人嘗試之後,卻發現一件事——講很多,不代表真的會講了。
我們來看一個真實案例,是一位粉絲 Benny 寫給我的:
🗣️ Benny 說:
「我上外師一對一的課,每次都主動說想練口說,但只要我卡住、句子說得不太對,外師也只是笑笑說:Excellent! 然後繼續今天的內容。我感覺沒什麼被糾正,也不知道我講的到底是不是自然的英文。」
其實,Ben 描述的現象很多學生跟我講過。
其實這背後有個很常見的學習陷阱,很多同學會不小心掉進去:
你「迴避」了真正該練的英文
當我們學英文時,只要碰到不確定的句子、不太熟的說法,我們的大腦會自動想避開。
想不到句子,就用單字硬湊
不確定文法,就說最簡單的版本
甚至有時直接換話題、不講了
這種「迴避...
Responses